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,亚洲性色在线精品视频,中文字幕免费乱码欧美,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播放

<strike id="s1apo"><table id="s1apo"></table></strike>

<ul id="s1apo"><legend id="s1apo"></legend></ul>
  1. 中國西藏網 > 即時新聞 > 新聞

    燕趙大地迎來好“豐”景
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25 09:28:00來源: 《光明日報》

      目前,產糧大省河北夏收進入尾聲,豐收已成定局。記者在河北多地采訪了解到,河北聚焦農業(yè)生產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從生產、機收、儲存等方面,為“豐收在田”轉化為“豐收在手”提供保障,確保小麥顆粒歸倉。

      有備才能無患

      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(qū)留守營鎮(zhèn)七里澗村的種植基地內,種植戶黃金亮正在查看麥粒成色和飽滿度?!半m然今年天氣給小麥生長帶來一定影響,但因為提前采取了措施,還是一個豐收年?!?/p>

      為確保夏糧豐收,河北在狠抓小麥病蟲害防控、做好農業(yè)防災減災等方面提前發(fā)力。

      “在小麥生長中后期,‘一噴三防’的重要節(jié)點,通過組織植保無人機噴施、發(fā)放明白紙等方式,推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工作。麥收前10天,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情況,指導種植戶搶澆一次水,改善田間小氣候條件,減少干熱風的危害。”撫寧區(qū)農業(yè)農村局農業(yè)生產管理股負責人孫佳義說。

      有備才能無患,為積極應對三夏期間可能出現的連陰雨等惡劣天氣,磁縣農業(yè)農村部門提前準備了20臺履帶式收割機,同時積極與河南駐馬店市協調100臺履帶式收割機,做好應急準備工作。依托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、農機大戶、家庭農場等,組建應急機收作業(yè)隊,統一調度,進一步降低糧食損失。

      河北省農業(yè)農村廳農情調度顯示,截至6月22日17時,全省小麥已收獲3370.9萬畝,完成進度99.8%。夏玉米播種3324.3萬畝,完成任務92.9%。

      減損就是增產

     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(qū)賈宋鎮(zhèn)寧營村種糧大戶寧永力種植了1700多畝小麥,為了減少機收損失,他今年選用了最新款的小麥收割機。

      在收割現場,他反復叮囑機手,盡量把較矮的二層小穗也收進倉內。當地農業(yè)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農機手做好機收減損。

      為確保機具機手以最佳狀態(tài)投入三夏農業(yè)生產,南和區(qū)采取“遠程指導+實地檢修”“集中培訓+點對點指導”相結合的方式,開展機具檢修和機手培訓工作。

      “前些年,我開老式收割機,掉籽掉穗現象很常見,收割機一過去,老人孩子都跟在后面拾麥穗?!焙颖笔⌒吓_市南和區(qū)史召鄉(xiāng)東林村農機手張軍坡說,近幾年,他明顯感受到農機的變化。

      “現在,收割機越來越先進,掉籽也越來越少。今年我又花了15萬元購買了一臺新型小麥收割機,新收割機密封性更好,功率更大,不但工作效率高,機收損失率降到了1%以內?!?/p>

      為充分挖掘機收減損潛力,今年河北省在小麥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的縣開展機收減損比武和機收損失檢測活動,把機收環(huán)節(jié)損失降到最低。

      小麥住進“空調房”

      連日來,在河北柏糧糧食儲備集團有限公司內,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對農戶拉來的小麥進行稱重過磅、抽樣檢測,以便對小麥分倉儲存。

      “我們通過打造綠色保鮮糧倉,提高綠色儲糧技術應用,實現科學儲糧、節(jié)糧減損?!痹摴久u董事長、綠色儲糧課題研究組組長尚金鎖說。

      “當倉內溫度高于16攝氏度時,會自動開啟補冷系統,實現蓄冷、保冷、穩(wěn)冷。”尚金鎖說,低溫狀態(tài)下,儲糧害蟲和霉菌處于冷麻痹狀態(tài),小麥也處于冬眠狀態(tài),實現小麥綠色保鮮儲存。

      為進一步降低糧食損失,多地為小麥建立“空調房”,避免倉儲過程中可能導致的霉變問題。

      在中央儲備糧秦皇島直屬庫有限公司海港糧食儲備基地的糧情監(jiān)測中控室,工作人員時刻對糧情進行立體化監(jiān)測。中建八局秦皇島直屬庫海港糧食儲備基地二期項目總工程師王耀說:“通過這個系統,能夠時刻掌握倉內糧食的溫度、濕度等數據,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會發(fā)出報警,幫助工作人員及時有效處理。”

      (新華社石家莊6月23日電 記者郭雅茹、趙鴻宇)

      《光明日報》( 2023年06月25日 02版)

    (責編:郭爽)

    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