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,亚洲性色在线精品视频,中文字幕免费乱码欧美,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播放

<strike id="s1apo"><table id="s1apo"></table></strike>

<ul id="s1apo"><legend id="s1apo"></legend></ul>
  1. tibet.cn
    home

    記者手記:“綠巨人”飛馳在高原

    發(fā)布時間: 2021-06-26 16:13:00 來源: 中國西藏網(wǎng)

      中國西藏網(wǎng)訊 6月25日,拉林鐵路開通運營,復興號高原內(nèi)電雙源動車組同時上線運營的消息可謂刷屏無數(shù)。

      巨龍飛馳在西藏高原,讓百年期盼一朝圓夢。

      拉薩至山南、林芝最快1小時10分、3小時29分可達,山南至林芝最快2小時22分可達,意味著生活在三地的群眾,可以利用周末即刻出發(fā),暢游雪域。

      1919年,孫中山先生在《建國方略》中第一次提到“拉薩蘭州線”即青藏鐵路設(shè)想。當時的《紐約先驅(qū)報》記者端納聽到這個設(shè)想后說:“那個地方連牦牛都上不去,怎么可能架設(shè)鐵路呢?”新中國成立后,“鐵路進藏”的夢想付諸現(xiàn)實。

      2006年7月1日,青藏鐵路通車,火車沿著“天路”駛上雪域高原。2014年8月,青藏鐵路的首條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開通運行,拉近了拉薩與日喀則的距離。2021年6月25日,雪域高原的另一條“天路”——拉林鐵路正式通車,讓人感慨“地球第三極”山不在高,路不在遙遠。

      2015年6月28日,拉林鐵路開工建設(shè)時,“拉林鐵路”于我還是一個新聞中看到的詞匯。當身處這片土地,見證著拉林鐵路的修建,才深知其艱難。


    圖為2019年12月正在絨鄉(xiāng)雅魯藏布江特大橋上鋪軌的架橋機


    圖為2019年12月,絨鄉(xiāng)雅魯藏布江特大橋上鋪軌現(xiàn)場 攝影:王媛媛

      記憶深刻的是2019年12月1日,中鐵十一局鋪架絨鄉(xiāng)雅魯藏布江特大橋,拉林鐵路第二次跨越雅魯藏布江。

      從山南市區(qū)出發(fā),前往桑日縣絨鄉(xiāng)境內(nèi)的施工現(xiàn)場,費時不到30分鐘。抵達現(xiàn)場時,轟鳴的架橋機伴著濤濤雅魯藏布江水,作業(yè)人員正緊張施工。

      為了更好拍攝距離雅魯藏布江面近30米的大橋鋪架,我們背上相機、攀爬上了雅魯藏布江北側(cè)的隧道頂。

      準備上去的時候,大家都在提醒我當心點,同行的老師還以經(jīng)驗指導我怎樣好攀爬。背好相機、揣好手機,扣好長長的羽絨服紐扣,就差使勁搓手、哼哼跺腳為自己鼓勁了。

      左手臂向上,抓住鐵梯,上左腳;右手臂跟著抬,握鐵梯,上右腳。剛開始爬,感覺還是挺輕松的。越往上,越覺得費力。當公路上的人變得越來越小,只得雙手緊握鐵梯,慢慢騰挪著向上。

      好不容易爬上去,天是真藍,高是真高,喘是真喘,克服心里恐懼上來是真香。近距離地拍攝著鋪架現(xiàn)場,感覺相當不錯,心里得瑟了好幾遍。誰知一陣風刮來,恐高癥患者感覺腳下的水泥地都在跟著河岸的樹木隨風擺動,只得后撤數(shù)米。

      “不拍了不拍了,小命要緊。趕緊撤?!闭l知,下去的時候,更難。只得盡量不看下面,緊盯著腳下踩的鐵梯,緩緩下撤。下來后,同行老師說,我速度夠快的。其實壓根不是快,是心里的恐懼讓手腳的動作不自覺加快。

      回去后,我結(jié)合現(xiàn)場采訪,撰寫了雅魯藏布江上鋪設(shè)鐵軌的稿件,也轉(zhuǎn)發(fā)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。朋友留言說開通了必須坐一下,必須是首班。


    圖為2020年6月拍攝的山南境內(nèi)的拉林鐵路

      這之后,往來拉薩、山南、林芝三地間,總是會尋找、拍攝鐵路,關(guān)注著早日通車的消息。沒成想,6月25日一大早我真的去了拉薩火車站,坐上了動車去林芝。

      “綠巨人”飛馳在高原時,列車外是迷人的風景,列車內(nèi)是動人的故事。參與拉林鐵路的設(shè)計方、建設(shè)施工方講述著奮戰(zhàn)一線付出的艱辛、見證的自豪、收獲的感動。

      當藍圖變成現(xiàn)實,言語間中鐵二院拉林鐵路項目設(shè)計總體兼項目經(jīng)理何娘者難掩激動之情。勘測人員在加查縣境內(nèi)的山上迷路,直至凌晨3點在當?shù)貛ьI(lǐng)下安全下撤;徒步走進桑日縣至加查縣40公里的無人區(qū),山高谷深,為了避免黑熊出入傷人,大家總會大吼幾聲……一段段經(jīng)歷,似是發(fā)生在昨天。

      拉林鐵路修建到底有多難,橋隧占比75%給了一個簡要答案。細細深究,風積沙、高地溫、強巖爆、軟巖大變形、富水冰磧層……每一個都是難啃的“硬骨頭”?!盎衲А毙愠龅闹袊俣?,讓人無比自豪。


    圖為6月25日,西藏本土網(wǎng)紅“西藏兄妹(索珍&加措)”,坐上動車回到家鄉(xiāng)林芝 攝影:王媛媛


    圖為6月25日,拉林鐵路開通運營列車車窗外的風景 攝影:王媛媛

      在列車上行走,我還遇見了西藏本土網(wǎng)紅“西藏兄妹(索珍&加措)”,坐上動車回到家鄉(xiāng)林芝,他們更是激動?!霸缰阑疖囈ǖ搅种?,特別想體驗一下?!睆团d號高原內(nèi)電雙源動車組更穩(wěn)了,更快了,更安全了,也更便捷了。他們也拍攝了很多視頻,打算分享給廣大網(wǎng)友,吸引更多人來林芝游玩打卡。

      當時間距離縮短,當詩和遠方變得觸手可及……收拾好行囊,帶上好心情,奔赴“雪域江南”“藏源山南”“日光拉薩”,一場高原“復興”之旅,解鎖古老土地上日新月異的變化。(中國西藏網(wǎng) 記者/王媛媛)

    (責編: 于超 )

    版權(quán)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(quán)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。

    email